中心2011年台灣爆發塑化劑污染食品事件時,便已積極針對環境污染物暴露對於人體健康危害的機轉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來進行深入探討,研究團隊在111年度共發表17篇論文,包括13篇高品質論文,主要成果包括:(1)以全台灣婦幼世代為研究證實懷孕晚期婦女的mono-n-buty1 phthalate (MnBP)暴露濃度與男嬰的低出生體重或體重小於妊娠週數年齡有相關性,其研究成果發表於Sci Total Environ(2)建議日常生活中若減少環境中塑化劑及三聚氰胺的暴露,將有助於降低早期腎臟損傷的風險,其學術研究成果不僅刊登於學術期刊Environ. Int.,並轉譯成為衛教資訊刊登於國衛院電子報第935期;(3)結合國衛院陳主智研究員之風險評估專長,依據多重暴露可能的加乘性(synergistic)交互作用情況,建議應更加嚴格制定三聚氰胺與DEHP (di(2-ethylhexyl)phthalate)的每日耐受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以保護社會大眾健康,其成果同步刊登於Environ. Res.及國衛院電子報第965期;(4)為進行衛教宣導,中心結合高雄在地文創者,集結歷年研究成果繪製「環境賀爾蒙宣導手冊-塑化劑篇」及「揪出生活環境中的塑化劑怪獸」宣導海報,以期為國民健康做出實質貢獻;(5)團隊成員與科技業者合作開發出精準光譜為核心之「可攜式定量三聚氰胺檢測儀」,2022年第十九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
中心積極結合研究端的介入調查與實證追蹤以及醫療端的社區健康照護服務,期望運用跨領域研究專長找出最佳防治及健康調適與疾病照護模式,其研究團隊在111年度共發表14篇論文,其中6篇為高品質論文。成果包括:(1)結合小港醫院醫療資源,共同成立空污整合門診;(2)研究團隊持續將相關研究成果轉譯為衛教專欄文章並刊登於小港醫院門診表;(3)受國健署邀稿,以「易感族群之空氣污染健康自我防護」為題,撰寫專文供民眾閱覽;(4)指導高雄女中學生科學實證研究,以探討懸浮「微」「粒」-清淨機對教室環境與中學生健康數值之相關性研究為題,獲高雄市中小學科展高級中學組《第三名》;(5)於室內空品(油煙)議題,為積極解決油煙對人體健康危害,成功設計有效降低油煙中55%-76%的有害物質簡易油煙吸收桶,亦製作短片無償供廣大攤販業者與民眾參考組裝,並於2022年以「以新穎簡易改良式油煙過濾桶減汙及降低國人潛在性肺腺癌的風險」為題通過「SNQ國家品質標章-公益服務類」認證,授予「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銅獎》之殊榮;(6)於戶外空污議題,積極與本校小港USR計畫及小港醫院臨床醫師,成立研究-照護-教育團隊,並邀請小港在地社區()、中小學共同推動環境教育與健康促進之在地關懷實踐計畫,並於2022年以「抗菸抗霾大作戰-空污下的創新健康促進與環境教育」為題通過「SNQ國家品質標章-醫療院所類/醫院社區服務組」認證,授予「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之殊榮。
中心持續積極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Masonic癌症研究中心Dr. Robert Turesky講座教授進行實質合作,平台團隊成員許育銘博士級研究員已赴Dr. Robert Turesky講座教授實驗室進行為期一年的博士後研究。期望逐步將基因鍵結體特色分析平台落實於環醫中心內,以具台灣獨特性之研究技術來深入探討環境-基因-疾病之交互作用與其機制。目前本分析平台利用奈升超高效液相層析結合軌道阱高解析質譜儀(nanoUPLC-ESI-Orbitrap-MS)技術建立油煙中主成分:反式-2,4-癸二烯醛(tt-DDE)相關的21種可能的醛類DNA 鍵結物(DNA adducts),並在生理條件下以小牛胸腺DNA(ctDNA)反應分析出8種醛類DNA adducts,首次描繪出油煙暴露中tt-DDE所形成的基因鍵結體圖譜,未來持續優化分析技術方法建立更完整的基因鍵結物標靶分析平台,以利應用在動物實驗及臨床研究。

Go to top
facebook_page_plu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