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11年推動目標及整體現況
打造全球特色環境醫學研究中心
聚焦特色研究主軸
107-108年推動目標及整體現況
圖一、高醫環醫中心的願景、目標與策略
圖二、環醫中心研究架構
(主軸:學術創新、在地貢獻、培育人才、國際交流)
中心主旨:
環境醫學研究中心(簡稱:環醫中心)以研究世界或國內上常見及重要的食安或環境議題與疾病之關係,並可以加以解決為目標(圖一)。
中心過去成就:
環醫中心成立並實際運作將近十年,在民國97-100年獲得教育部頂尖研究中心的補助後,在檳榔與癌症(口腔癌及食道癌)的相關研究受到國際重視;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並引用高醫學術研究資料,將檳榔陸續歸類為口腔癌以及食道癌的獨立危險因子[Ko et al., 1995; Lee et al., 2003; Lee et al., 2008; Secretan et al., 2009;請詳見「計畫書附件」的附件一、參考文獻];因此,衛福部訂定每年12日3日為「台灣檳榔防治日」。
中心整體現況(推動目標/具體策略):
學校為了延續過去高醫在研究環境與疾病關係之貢獻與成果,近三年學校已挹注環醫中心約一億元的經費,組成跨領域團隊,積極探討現今重要及常見的生活環境汙染物對人類健康之影響。環醫中心提出四點具體策略(圖一)來達成目標,策略著重在可用初級預防、次級預防或影響政府制定政策方式來解決,期許環醫中心將來成為「全球最具特色的環境醫學頂尖研究中心」。
環醫中心的研究主軸以「生活環境污染物議題」為研究主軸,再搭配其它二個議題,包括:「在地環境議題」及「環境探索/延續議題」圖二)。在「生活環境污染物議題」中,主要以探討生活環境中三聚氰胺及環境荷爾蒙(尤其是塑化劑)等污染物對腎臟及免疫功能的獨立或交互作用影響與其機轉。在「在地環境議題」中,則著重於解決在地健康問題,以高雄大林蒲工業區周遭小學為研究對象,使用積極介入模式,使學童免於空氣汙染暴露並改善其健康;而在「環境探索/延續議題」中,則探討體溫調控與檳榔成癮對神經精神之作用與機轉。此外,中心也積極發展「特色分析平台」來支援主軸議題,包括:質譜及體學分析與生物資訊、資料庫與大數據分析、食安快篩、斑馬魚及疾病動物模式等,以深入探究環境-基因之交互作用與疾病機制之間的關係,同時發展相對應預防策略,並積極將成果轉譯為預防醫學與公共政策參考及科普教育基礎。
在「學術交流」方面,透過「高醫-哈佛聯合研究基金」的補助,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自九十四年起,每年均選派五至十名研究生來與高醫公共衛生學系碩、博士班學生一起研習「衛生管理實務課程」兩周。此課程已舉辦12年,且為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認可2.5學分,目前已有超過100位哈佛研究生以及200多位高醫研究生修過此課程,在台灣的高等教育上屬創舉。此外,為了使中心在國際特色環境暨職業衛生與醫學教學方面永續經營,從106年開始更首次舉辦「哈佛高醫環境醫學研討會」(2017 Harvard-KMU Mini Research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Medicine),鼓勵雙方研究生學術交流,並增進高醫研究生之國際觀。此外,中心的研究團隊也積極與國內外學術單位進行實質合作,包括高醫鄰近的中山大學快篩研究技術中心(快篩中心)與新興汙染物研究中心、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國衛院環毒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網中心)、以及美國的哈佛大學與明尼蘇達大學,以提高環醫中心的特色研究水準。